跳转至

182|如何写出一篇好的专栏文章?

今天我想和你聊聊,和演讲几乎同等重要的一种跨层级的、大功率的、穿透人心的“广播式沟通”工具:写作。写作这么重要?是的。演讲,是一种同步的、情感丰富的沟通工具;写作,是一种异步的、无损传播的沟通工具。演讲在现场时影响更深;写作在时空上影响更远。这两种神功,两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,都是你施展影响力最重要的载体。

哦?那应该怎么练习“写作”呢?写作作为一种武功,门派林立。

写作能力的三大心法:价值感、结构感、和对象感。

运用:5商派的三大心法

第一,价值感。

我把专栏文章分为三类:WHAT(是什么),WHY(为什么),HOW(怎么做)。

写WHAT类专栏相对最容易,解释概念:沉没成本“是什么”;写WHY类专栏要难不少,联系动机:我“为什么”要理解沉没成本; 写HOW类专栏相对最难,实际应用:到底“怎么做” ,我才能利用沉没成本,并因此获益。

WHY,比WHAT有价值感;HOW,比WHY有价值感。写作之前,你要想清楚,你打算让你的读者,带着WHAT离开,还是带着WHY离开,还是带着HOW离开。你是不是真的打算付出数倍的努力,死磕自己,提供最难的HOW的价值。

第二,结构感。

一个不克制自己表达欲的人,写不好专栏。为什么?因为写作的内核,是关注对方怎么看,而不是自己怎么写。优秀的文章,是读者的盛宴,而不是表达欲的满足。愿意压制自己“痛快淋漓式的表达”,用“结构感”这把手术刀,把文字切割到让对方 “醍醐灌顶式的理解” ,才是好的写作者。

举例

第一步,场景导入。我几乎不会用刘备、奥巴马开场,因为离你太远,我会这么开场:最近工作越来越吃力,想退却,但孩子在读学费高昂的国际学校;你的衣服已经很便宜了,可客户就是说贵不肯买。发生在你最身边的事,最容易有“代入感”,这就是“场景导入”,为了请求你给我30秒,继续读下去。

第二步,打破认知。在这个场景下,应该怎么办?这么办吗?不对;那么办吗?也不对。都不对,都不对。这就是“打破认知”,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好奇:哦?那到底怎样才是对的呢?你可能会慷慨地再赐我2分钟:小刘,你说说看。

第三步,核心逻辑。终于要讲核心逻辑了,但是,不能光讲道理,读者不爱听。要用一个极具说服力的大案例,带出逻辑。我会开始讲二战的时候,盟军和德军的故事,最后提炼:这就是“幸存者偏见”。这2分钟,一定要寓教于乐,伺候读者,让你龙颜大悦:太享受了,而且太对了。朕再给你2分钟,你接着说。

第四步,举一反三。不知不觉,我们已经把WHY,和WHAT讲完了,下面就是最难,但是最有用的HOW了。我应该如何避免幸存者偏见呢?一二三;我应该如何利用幸存者偏见呢?一二三。读者,这时候就可以带着巨大的价值离开了 …… 但是,还没完。

第五步,回顾总结。你听了5分钟,太辛苦了,我再用30秒,帮您回顾总结一下要点吧?请恩准。然后,我努力把所有关键点,用一两句话说清楚,重新强化概念,提炼金句,帮助你把概念,存在你大脑中最合适的地方。

做个挂钟是不够的。把挂钟的结构塞进怀表里,才是对读者的尊重。

第三,对象感。

写作相对于演讲,损失了现场感。为了还原现场感、传递情绪,写作者有个重要的心法:对象感。你想象自己不是在对着电脑,而是在与每一个具体的“你”,面对面交谈。

怎么做?

你有没有注意过我们的用词?比如:“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”,“我想请问你”,“你和你的下属李雷”。是的,我会克制用“大家”这个词,而是尽量用“你”,营造对象感。

除了用“你”之外,用词还需要适当口语化。比如“好了,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”。这个“好了”,就是口语化表达。会让“你”觉得,我是在和你交谈,而不是对着镜子演讲。

这就是对象感。想象一下演员,对着镜头却想象自己对着观众。一个道理。

小结:认识5商派写作心法

今天谈写作,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巨匠,而是为了准确传递信息,并获得最大的接受度。但即便作为一种商业沟通的工具,写作依然有8万4千个门派,我与你分享的三大心法:价值感、结构感、对象感。 用价值感死磕自己,用结构感切割文字,用对象感伺候读者,才是好的写作者。



回到顶部